Wednesday, June 17, 2009

玛嘉烈生日花絮·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。

昨晚几个人吃了饭,因老头47岁生日之名。

5个人,订了6位。我突然说,主角今晚不会来啦。其他人即刻觉得,哇好邪。然后问要不要在地上洒酒,又话要点白蜡烛,还说要去隔离台拿朵黄菊。后来T说,等50岁大寿,要大搞。我呆了一呆,心谂,哇,十几年后,我都不知去了边,甘长远的事,点讲得埋。但她们却纷纷表示赞同。我更加纳闷,忍不住说:“有排啦。”C答我:“好快嘎啦,眨下眼就到!”

点解,眨下眼就到?!虽然十几年算不了什么,小朋友眨下眼又已经大个。我衬自己还在纳闷之余,低头计数,惊觉,我刚才一直在想,47+13=50囖。我一直以为,要等13年!!

计错数是我的强项,如同写错字是我的优点一样,好像怎么也没法改变,即使点train,都是会错。但昨晚埋单239元,得出来每人分摊的价钱,是44。我坐车回家的时候,突然觉得条数好有问题。239/5,不是47.8吗?但那个44,究竟是点计出来的呢?请赐教。我想,这是不是因为我的潜移默化,间接令大家都变成数学白痴呢?例如C有日和我说,A最近常学我写错字,我即刻辩解,没有啊我近来都没怎么和她msn,但不排除,有被我潜移默化的可能。

后来突然讲到,我们认识的过程。在座5人,除了C是我的大学同学,其余3个,都是因为明哥而认识。我不是主动认识陌生人的人,所以我识到她们,一个叫S的人,在其中起了好大作用。

想来是2003年,明哥来广州的签售,以及在岗顶搞的一次见面会。我和C认识了S,并火速熟络。S不知在哪里,又认识了A,所以我们通过S,也认识了A。至于丸,也是因为S认识了L,L认识了丸,我们才又通过S认识了丸。再说T,我有点忘记认识的过程了,据说是有次一起去中山纪念堂看达明,之后就联系起来。哦,还有就是,因为她当时可以拿到香港酒店的员工价,我们就拼命约她一起去香港。但能再享受这样的优惠,已成为绝响。

如今,那个叫S的人,串连起我们这些人后,就渐渐退出了这个超龄追星团,默默躲藏在家听CD。我们在去年明哥广州见面会时又见到了她,已不再是当时我们称之的“妹妹仔”,但我好记得她2003年去香港看“攞命舞”,特登带回来给我和C的2只泰昌蛋挞。C昨日更强调,她吃完个蛋挞后,发烧。烧着坐车回家。而S的家,在白云山。好山卡拉。

昨日在豆瓣,看到一个女仔的日记,说给明哥写了信,更在6月16日收到回复,是张明信片。我们昨晚也不禁讨论起这件事,C说,她大概就是当年的我们,我点头认同。是的,她在日记中说,她23岁。

其间,又谈到工作。C说她在公司已经做了5年,不知不觉,而她2年的在职研究生课程,亦快要结束。A毕业后工作,又辞了职去读书,再毕业后再工作,现在份工也做了2年。T结束酒店的工作,专心读书,又毕了业,正开始新的路向,成为一名新丁。丸毕业后也是一直在同一间公司,至今也有5年了吧,并已经变成阿姐,向金牌进发。我呢,也做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份工,已经1年有多。

一个叫黎彼得的人说,人呢,每隔一段时间就会update下身边的朋友,或者被朋友update。我曾经偶遇过一些读书时的同学,即使当时怎么亲密,都已经陌生。可能,那就是大家update了大家。想来,昨日见的这些人,都认识6年了(除了C),还没有彼此update,已经值得庆祝。

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,50岁大寿,若能再聚,到时见。

4 comments: